面燃大士
面燃大士,為佛教、道教的著名神祇,俗謂「大士爺」、「大士王」、「普渡公」或「普渡爺」。佛教、道教認為,農曆七月,所有來陽世享香火的亡靈,都歸此神管理;不少地方中元法會祭拜亡靈之前,會先祭拜面燃大士。
佛教典故說法
面燃鬼王的典故出現在「阿難遇面燃鬼王」的佛經故事。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難尊者在林間修習禪定時,忽然看見一位骨瘦如柴,滿臉火焰熊熊燃燒,痛苦異常的鬼王來到面前。鬼王自稱「面燃」,說阿難三天之後將墮落餓鬼道,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婆羅門仙,各一斛飲食,並供養三寶。阿難向佛陀稟報,佛陀教阿難《陀羅尼施食法》,加持過的食物成為法供,上奉佛法僧三寶,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,如此則能消除眾鬼的痛苦,令他們捨去鬼身,生於天道。阿難便遵照佛陀的教化與指示,設齋供僧來祈福,因此獲得解脫。從此佛家就有了設「面燃鬼王」牌位,放燄口法會等習俗。
「面燃鬼王」的來由,佛教說法有數個:
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,故稱「大士爺」。
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,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,從此被稱作「大士爺」,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護法神。
道教典故說法
道教的說法則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「面燃羽林監齋普渡真君」,主宰諸鬼,護佑冥、陽兩界。平時居沃焦之山下,為陰間諸鬼之統帥,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,負責中元節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事宜。也有靈寶派等一些派別的說法,認為不是請「面燃鬼王」監齋,而是有「何昌」、「喬荀」兩神分任此職。如宋末元初林靈真所撰《靈寶領教濟度金書》寫為「北魁玄範府神虎何、喬二大聖」。